北歐櫥窗

文化觀點

禮物是需要被「設計」的(下)

2014/08/27

文:Jack

以下介紹一些幫助你構想出「不同於一般」禮物的思考方向,讓你能夠成為送禮高手。

淺聊送禮文化的心理因素

送禮到底是什麼?中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送禮?是因為受到儒家「富而好禮」的禮教影響,以送禮來表達「禮術」的歷史習慣,還是禮物變成另外一種型態的「隱性」溝通,用來彌補或強化「關係」這個在中國人社會架構中最重要元素的工具?我想,這兩件事情已經像牛奶加紅茶一樣,融在一起了。送禮對很多人來說,是個正面的行為,所謂「禮多人不怪」。

當然也有負面的意義,我們一般叫做「送禮文化」。以送禮來攀關係、賄賂打點等,也層出不窮。送禮行為其實不是什麼特別的行為,它只不過是個人行為的延伸。在消費上,它是個人消費行為的延伸。在社會化上,它是一種禮儀,也是一種關係。

送禮本身無所謂好壞,因為它只是一個媒介,就像喝酒一樣,也可以是三五好友一起品酒,也可以是酗酒放縱,也可能是藉酒裝瘋的利益工具,好或壞,存乎一心。所以,說穿了,送禮到最後,有誠則靈,無誠則俗。送禮是個人消費的延伸,怎麼說呢?大家買禮物多半都會找自己熟悉的東西,或是自己喜歡的東西。就算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(如送雪笳給長輩),在買東西的過程當中還是多少會用自己的角度判斷。如果是買書送人,很多時候是表達了「我看過這本書或我喜歡這本書,我建議你看,我也希望你知道我是會看這本書type的人」。所以,送禮也就是讓對方知道你的個性、偏好、品味,也算是一種溝通。如果你選了個很有品味的禮品,可以預期對方在你的品味指數上加分。

如何用禮物來表達感謝

對於曾經幫過忙的人、提攜過自己、或是對自己有恩的人,表達飲水思源的感謝,禮物要特別用心,能夠讓收禮者感受到後輩的感謝,有情意但不流於俗媚。最重要是要投其所好。禮貴在用心,不在金額大小。有時,知道某長輩特別喜歡某個樂團或是歌星,一場對味口的音樂會門票效果遠大於山珍海味。有的人把自己家裡種的水果拿來送,也能展現相當的誠意。有時,別人幫忙並不求回報,硬要送禮也很奇怪,不妨把要感謝的人名單記下來,有藉口的場合來送禮(例如中秋送禮、從國外回來順便帶個禮物等),會比較自然、不做作。

投其所好

買禮物常常是一件讓人頭痛的問題,其中一個原因是不知道對方可能會喜歡什麼。不過回到我們之前提過的一個觀念,每個人最在乎的其實就是自己,個人化、個性化的禮物,往往會幫助我們送出更多的驚喜。例如某某人很喜歡爵士小喇叭,送他一張唱片公司最近推出的Miles Davis傳奇版唱片效果應該不錯,不過不要去買太有名的經典盤,因為很可能對方已經有了有貼心地幫對方地想到他的喜好,愈是不為人知的喜好,被你「抓到」時愈感動。

浪費與排場

送禮固然體面很重要,但也不能太過形式化。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樣的禮品,例如獎牌、錦旗、勳章等,除非是有工藝收藏性,或是真的是了不起的大獎(如金鐘獎),否則我覺得大部分的人最後都是選擇丟掉。從環保跟送禮效用的角度來看,都看不出值得推廣的理由。一份好的禮物,必須要具有功能性,無論是日常使用,或是當擺設(這樣就必須要有夠好的藝術價值涵量),要能讓人想留著,才是好的禮物。

硬 + 軟的藝術

硬+軟的搭配是送禮很有力的工具,不但給「耐久財」用品,而且附上「消耗品」,馬上可以享用。過年期間,有些餐廳會推出佛跳牆這道年菜,通常也會送一個漂亮的盅,也當做企業形象廣告。